首页

踩踏栖心之

时间:2025-05-25 09:43:53 作者:中国驻汉堡总领馆提醒领区中国公民加强安全防范 浏览量:36628

  中新网楚雄10月24日电 (黄兴鸿)“这是我耗时7年多手绣的《清明上河图》,长21米,宽0.8米。”24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的普玉珍介绍,作为一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传承人,她会传承好彝族服饰制作技艺,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展,共同致富。

  1957年,普玉珍出生于武定县。该县地处云南省中北部、金沙江畔,是出滇入川的重要通道。

图为普玉珍绣制的《清明上河图》。黄兴鸿 摄

  “彝族服饰制作有上千年历史,是彝族女孩的‘必修课’,我3岁起就跟奶奶学习制作技艺,后来又不断拜师。”普玉珍介绍,彝族服饰包括衣服、鞋子、鞋垫等,制作很讲究,单刺绣技法就逾180种,她能熟练掌握其中的挑布绣、火把针绣、堆绣等150余种技法。

  为增加收入,1989年,种地为生的普玉珍开了彝族服饰小工坊。1990年,她偶然看到了描绘千年前北宋都城热闹场景的《清明上河图》,于是花2600元钱买了一块长布,着手绣《清明上河图》。

图为普玉珍绣制的《清明上河图》中一景。黄兴鸿 摄

  普玉珍介绍,绣《清明上河图》的麻线是她自己纺的,纺线颜色也是她找多种植物花卉制作原料染的,颜色多达20余种;刺绣主要使用斜纹针绣、打根绣、十字绣3种技法。耗时7年多完成的作品,针法细腻,色彩丰富。“曾有一名外国人出价160万购买,但我没卖,我希望这幅作品留在国内。”普玉珍介绍,近年来,她也制作了许多巨型作品,其中最为畅销的是《百福图》。

  2014年,彝族服饰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8年,普玉珍成为该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图为普玉珍(右)与邻居制作彝族服饰。黄兴鸿 摄

  “依靠彝绣产品,我家生活越过越好。”普玉珍说,许多人慕名前来找她拜师,全国多地也邀请她去教授彝族服饰制作技艺。

  “在武定,我的徒弟超过2000人,其中一半多和我长期合作,她们将制作好的服饰交给我来销售。”据普玉珍介绍,她的彝族服饰供不应求,价格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主要销往全国各地,部分销往国外。(完)

【编辑:胡寒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全球专家江苏盐城探讨滨海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根据台当局“交通部”气象署消息,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4.14度、东经121.68度,即在花莲县政府北北东方17.7公里,位于花莲县近海,地震深度39.7公里。

马里发生巴士与卡车相撞事故 已致15人遇难46人受伤

本届大赛的241位参赛选手来自全国18个省份。这些选手经过全国巡回赛激烈角逐胜出,巡回赛于2023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覆盖35个城市,总参与人数达到2996人次。在这场兼具竞技精神和文娱享受的盛宴中,选手们上演了各种策略对抗、绝地翻盘等操作,让直播间和现场观众大呼过瘾。最终,来自成都的李泽睿一路过关斩将,夺得了本届大奖赛的冠军。

俄罗斯:洪灾持续 奥伦堡市水位刷新纪录

九是倡议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实现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在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我们应搭建与各国人文交流合作的桥梁,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在互鉴中绽放光彩,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完)

针锋相对!阿根廷和委内瑞拉互相向对方领导人发出逮捕令

选育的新品种同时具备两个优良性状的概率只有1.4万分之一。这“万里挑一”的工作,聂守军干了近30年,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当地的稻农都喊他“聂水稻”。

深江铁路盾构水下掘进创最深纪录

成立于2004年9月的匈中双语学校,是中东欧地区唯一一所使用中文和所在国语言教学的公立全日制学校。200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匈期间,曾到该校考察。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